文章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賞雪心神不寧,外國男女竟在城墻上野餐
2023/10/18

看看下面這些清朝時期的老照片(黑白片上色并修復了清晰度),你就會發現,古人其實也挺喜歡旅游的,而且還偏愛到景點打卡拍照。而他們拍照時擺出的姿勢,更是堪稱一絕,令現代人眼前一亮。

1903年,光緒帝33歲生日當天。兩江總督魏光燾,率地方官員在兩江總督府舉行宴會,并邀請駐南京的外賓出席,共同為皇帝賀壽。

隨后,眾人跟隨魏光燾來到南京煦園(今西花園)暢玩,欣賞園中美景。他們一起登上湖邊的不系舟合影留念,每個人的站位和遠近都很講究。

自古以來,好像只有文人墨客才會寄情于山水,喜歡游玩。其實,尋常百姓也喜歡旅游。這不,清朝末年,兩名男子結伴登上了黃山之巔。像這樣的熱門景點,過去卻沒什麼人,太冷清了!

黃山不愧是天下第一奇山,景色壯美人間仙境。兩名游客站在山頂極目遠眺,蒼茫云海非常有詩意。不過,現在登黃山,不會有這麼安靜,只有人山人海。

1903年,紫禁城的冬天特別得冷。慈禧對身邊的人說想去頤和園看雪,于是眾人趕緊準備鑾駕,一起前往的還有幾名福晉。

頤和園里銀裝素裹,慈禧披著一件大花棉袍站在雪中,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八國聯軍的陰影仍在她心中揮之不去。雪景令人心曠神怡,可大清國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清朝末年,一名游客來到北京雍和宮游玩打卡。紅色的宮墻,亮黃色的琉璃瓦,松柏環翠非常漂亮,每一處都透露著皇家氣質。然而,卻看不到其他游客,太安靜了。

這名游客一眼就看中了宮門前的一尊石獅子。于是,他右胳膊搭在石座上,手撐著腦袋;卻把左手藏在身后。男子擺出如此妖嬈的拍照姿勢,真是沒誰了!

四川樂山,一名游客站在大佛的頭頂處。由于經常會有游客站在這個地方,以至于大佛頭頂的這一塊地方寸草不生,露出了石頭。不過,站在這個地方打卡,多少有點不合適。

當時的樂山大佛和現在不一樣,沒什麼游客。大佛頭頂肉髻上長滿了雜草和青苔。嘴巴和鼻子部位也長著灌木,像是一簇胡子。大佛的眼神也和現在不一樣,平視遠方。

清朝末年,一名游客獨自站在北京天壇祈年殿前的台階上。祈年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僅存的一例。照片中,好像并沒有什麼游客。

照片中,祈年殿前的御道、石頭台階和欄桿上,長滿了雜草,有一種很荒涼的感覺。站在台階上的游客,顯得如此的渺小。可見,北京天壇祈年殿是何等的巍峨壯觀。

細雨紛紛,一名游客打著桐油雨傘,靠在石橋的望柱上,出神地望著橋下雨點擊打水面產生的漣漪。石橋斑駁的痕跡,印證了這是一張年代久遠的老照片,

這張照片的構圖真是太美了!光是這背影和雨傘,還有漂亮的色彩,就充滿了詩意。

一名游客來到清朝一座帝陵前打卡,與一尊石像生合影留念。這尊石像生非常高大,雕刻的是一名清朝的官員,面容惟妙惟肖。一身朝服,頂戴花翎一應俱全,看來身份不低。

游客站在石像生旁邊,右手叉在腰間,右腳放在腿左一側。這名男游客能擺出這個拍照姿勢,多少有些婉約了。

外出游玩,怎麼能少的了吃東西。這不,春暖花開,幾名男子結伴到山上游玩。他們在山間一處平地上,選擇一處桃花林里進行野餐。

地上鋪著餐墊,上面擺著很多食物和美酒。為了遮陽,他們還在頭頂上撐起一塊遮陽布。兩名男子正在劃拳喝酒,真是暢快啊!

清朝末年,江西九江。一艘大型游船的天台上,兩名游客一站一坐。兩人乘船順江而下,欣賞九江沿途美麗的風光。

遠處的江岸上,都是一些歐式建筑,下面則是一個小碼頭。當時正值枯水期,江水退卻露出了江底。一些小船只能遠遠停靠在水邊。

三名游客結伴登上了長城。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長城歷史悠久,延綿萬里,見證和參與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的歷史進程。

照片中,有一人跳上了城墻垛口,另外一人扶著城墻向遠處眺望。城墻上長滿了雜草,充滿了滄桑感。長城上的景象和現在完全不一樣,游客太少了!

1908年,一名英國游客帶著女友,在北京一座城墻上野餐。他們好像把這里當成了他們家的后花園,絲毫不顧及旁邊小房子前站立著的一名城墻看守人員。

幾個人將餐墊鋪在地上,擺上各種水果、糕點和飲品。男子點燃了煙斗,女子手端酒杯,看上去很愜意。在他們身后,是殘破的城樓,廢棄的石頭中間長滿了雜草。

清朝末年,幾名小腳老太太來到開封龍庭進香、游玩。每個人都拄著拐杖,顫顫巍巍走下台階。天氣雖然寒冷,絲毫沒有影響她們游覽的興致。

龍庭,位于河南開封,龍庭建在一座13米的巨大青磚台基之上。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筑,遠遠望去十分壯觀。龍庭前面還有兩個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

清朝時期,在山東濟南,一群人正在欣賞趵突泉的美景。泉水從水底向上翻滾,煞是好看。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

相傳乾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可是,當他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清朝末年,北京一名旗人婦女,帶著孩子在城墻外郊游。他們欣賞了城外的美景后,還順手折了些樹枝和青草帶回家。這名婦女的長相,和一個人很像啊。

去不了遠方,郊游也是不錯的選擇。遠處,北京城墻高大雄偉,一眼望不到盡頭。突出城墻外的方形敵台,清晰可見。

民國時期,福建。一名騎著白馬的游客,走到一個岔路口時納了悶,不知道該走哪條道。忽然,他看到路口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兩行字「上去德化,下去蘇坑。」

意思很明顯,沿著上行的小路走,能到德化;沿著下行的小路走,能到蘇坑鎮。德化,隸屬福建興泉永道;蘇坑鎮位于永春縣中北部。男子瞬間明白了該走哪條道。

清朝末年,浙江普陀山上,一群香客和游人正從山下向山頂攀登,人們都很虔誠。有的步行,有的坐著滑竿。山路蜿蜒曲折。沿途一些寺廟門口,都會有一些僧人站在路邊,面前的地上擺著篩子。香客和游人路過時,可以隨手往里面放一些功德錢。

普陀山景色宜人,是著名的佛教名山,被譽為古「海天佛國」、「人間第一清靜境」。自古以來,普陀山名聲在外,每年到這里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

過去如此,現在亦然。

清朝時期,一名年輕游客,站在山東曲阜孔廟內。曲阜孔廟,也叫闕里至圣廟。是祭祀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始建于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了。

這名游客性格豪爽,他敞開衣襟站在一根立柱前。一名外國攝影師在孔廟內拍照時,也邀請他拍照。面對鏡頭,這名游客多少有些拘束。

清朝時期,人們出門遠行或者旅游,大多都會乘坐這種獨輪車。只要向車夫支付一些費用,就能將你送到想要去的地方,就好比現在的出租車。

駕駛這種獨輪車,除了要有體力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平衡技巧。要不然,這種獨輪車是很難駕馭的,更何況車架上還坐著不止一個人。

清朝時期,一名游客口渴難忍,忽然發現路邊有一個茶攤,就上前買茶喝。攤主是一位老者,他為男子斟上一杯清茶。茶水下肚,男子瞬間感覺神清氣爽,疲勞全無。

在過去,像這樣的茶水攤非常普遍。照片拍攝于江西九江,每天都有不同的游客來這個茶攤喝茶。顧客品的是清香茶水,而攤主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生。

1910年,四川成都。

美國攝影家路德·那愛德在成都旅游。他走遍了成都的每個角落。每到一處,路德·那愛德都會詳細了解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并用相機記錄下成都的建筑和人文風貌。這些老照片,成為研究清朝時期成都的重要參考資料。

寫在最后:現在的人喜歡旅游,清朝時期的人們也喜歡旅游,到景點打卡。時代不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旅游,走近自然,欣賞名山大川,能增長見識;可以陶冶情操、廣交朋友。那麼,你喜歡旅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