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過60就要被關進墓穴,一頓飯加一塊磚,「瓦罐墳」有多殘忍?
2023/10/29

導讀

在古代中國,有一種極為殘酷的棄老風俗,叫做「瓦罐墳」。據說,老人一旦年滿六十,就會被子女送進墓穴,每送一頓飯,就往墓口加一塊磚,直至老人在墓穴中被活活埋死。這樣殘酷無情的行為,不僅令人發指,更是對人性和道德的極大踐踏。究竟「瓦罐墳」是怎樣產生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社會原因和人性陰暗面呢?

瓦罐墳的殘忍之處,在于它剝奪了老人生存的最基本權利,將他們活活埋在墓穴之中。而這樣的風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古代社會環境和人們觀念的產物。

首先,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老人一旦失去勞動能力,就會被視為家庭的負擔。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極端的家庭為了減輕負擔,就會選擇將老人送入墓穴。而每送一頓飯,就加一塊磚的做法,則是讓老人在絕望中等待死亡,極大地摧殘了老人的身體和心靈。

其次,古代社會封建迷信,一些地方流傳著「老人入土早,家運昌盛」的說法。人們認為,老人活得越久,家運就會越衰,因此有的家庭甚至會在老人六十歲的時候,就開始籌劃將其送入墓穴。這種極端的觀念,是對生命最大的不尊重,也是對道德的嚴重踐踏。

雖然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顯示「瓦罐墳」在哪個朝代哪個地區廣泛存在,但從古代文獻和民間傳說中可以看出,這種棄老的習俗的確在某些時期某些地區存在過。一些史書和地方志中,對此都有所記載。

例如,在明朝的《山西通志》中,就提到了一種叫做「坑老」的習俗,即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活埋在地下,用石頭封住墓口。雖然記載中并未提到每送一頓飯就加一塊磚的做法,但這種將老人活埋的行為,已經足夠殘忍。

在清朝,有位名叫紀昀的學者,在其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提到了這種棄老的風俗。他在書中寫道:「余在陜西時,聞有坑父母者,謂之‘放老’。」這說明,在清朝時期的陜西地區,棄老的風俗依然存在。

不僅如此,這種棄老的風俗甚至還在一些地方被神話了。在浙江省的一些山區,就有一種說法,認為老人六十歲后就應該進入墓穴,這樣可以保佑子孫平安。這種荒謬的觀念,是對生命的極大不尊重,更是對老年人的極大侮辱。

盡管這種殘酷的瓦罐墳風俗,現在已經在我國絕跡,但它作為一種歷史現象,依然值得我們深思。它反映出古代社會物質匱乏、觀念落后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可能出現的陰暗面。只有正視這段歷史,才能更好地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尊重和關愛老年人。

總的來說,瓦罐墳這一殘忍的棄老風俗,是古代社會的一大污點。它不僅剝奪了老人的生存權利,更是對人性和道德的極大踐踏。我們必須牢記歷史的教訓,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尊重和關愛每一個老年人,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文明,更加進步。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