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歷史名人
古墓文物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後宮秘史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民間故事匯
全部
    
清軍入關揚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屠城80萬人,百年后人們才知道真相
2023/09/16

前言:

歷史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過去發生的種種。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中,最為殘酷血腥的慘案也層出不窮。近代史上這樣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至今提起仍令人膽寒——那就是發生在清朝入關之初的「揚州十日」大屠殺

一、 努爾哈赤心目中真正的接班人

努爾哈赤共有數十個兒子,但最受他寵愛的不是長子皇太極,而是第六子多鐸。多鐸生而聰慧,從小就展現過人的軍事天賦,因此受到努爾哈赤的重視和培養。

6歲時,多鐸就被努爾哈赤封為親王,并成為重要的會議議政大臣,地位遠遠超過同為王子的親哥哥多爾袞。顯然,努爾哈赤是把多鐸作為最理想的繼承人培養的。這讓年幼的多鐸倍感榮耀,也增強了他日后要證明自己不輸兄長的決心。

只可惜努爾哈赤去世的太早,多鐸還太年幼,無法與當時實力最強的皇太極相抗衡,只能讓出大汗之位。這對于多鐸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兄長奪走本屬于自己的汗位。

但多鐸并未就此消沉,反而更加努力通過征戰來證明自己的才能。他深得多爾袞的信任和倚重,成為多爾袞入主中原的主要將領之一。可以看出,多鐸是一個極具鉆勁的人,面對打擊不屈不撓,以超常的毅力向命運挑戰。

他先后參與征伐察哈爾、侵略朝鮮等重要戰役,屢建奇功。有人評論說,多鐸是「開國諸王中戰功最多」的一位。這無疑也證明了多鐸并不比皇太極差,乃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超過兄長,這也彌補了他年少時錯失大汗之位的遺憾。

二、 為達目的不惜大肆屠殺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土崩瓦解。多爾袞抓住時機,發動大軍南下,意圖完成滿洲祖先的夢想——統一中原。

1645年春,清軍乘勝攻占南京,多鐸以副帥的身份跟隨大軍北上,目標直指揚州。此役對清軍來說可謂險象環生,揚州守軍和百姓奮力抵抗,多鐸不僅傷亡慘重,還有四名高級將領陣亡。城破之后,多鐸心中的怒火可以想象。

當多鐸得知此役我軍死傷慘重的消息時,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作為一名杰出的統帥,他沒能攻下揚州城而且損兵折將,這對多鐸的名譽和聲望都是嚴重的打擊。

于是,這個向來果決狠厲的統帥毫不留情地對揚州展開了為期10天的血洗。根據《揚州十日記》的記載,這10天內,清兵鐵騎在城內瘋狂搜殺,無差別屠殺百姓,「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死亡人數高達80萬之多!

多鐸的屠殺命令無疑是殘忍而冷血的。他為了發泄城破后的怒火,以及重新樹立軍威,竟然不惜命令軍隊殺害如此多的手無寸鐵的百姓。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充分暴露了多鐸的殘忍一面,為達目的可以毫不留情,哪怕是老弱婦孺也難逃一死。

這起慘絕人寰的屠殺也充分顯示了力量的可怕之處。當權力來臨之時,一個人的善惡就會隨之被放大。如果不能以仁德和善意來約束自己,恐怕最終也會墮落成暴君殘酷的代名詞。為何多鐸要下如此殘忍的屠城命令?根據后世歷史學家的分析,背后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

第一,泄憤報復。揚州之戰清軍傷亡慘重,多鐸心有不甘,于是對百姓實施屠殺來發泄怒火。第二,震懾效應。多鐸希望通過殘酷的屠殺來震懾漢人百姓,打消他們繼續抵抗清軍的念頭,迫使他們屈服投降。第三,搶掠補給。此時清軍已是軍資匱乏,多鐸屠城同時也是為了搶奪百姓財產,補充軍需。

可見,多鐸的屠殺命令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慎重考慮后為達目的不惜采取的極端手段。他也的確通過這場慘案達到了恐嚇百姓、獲取補給的目的,為清軍后續的入主中原掃清了障礙。

三、 設法掩蓋真相

面對這樣毒辣的屠殺手段,多鐸也明白這對清朝征服漢人的大業并無益處,因此采取了各種措施掩蓋真相:首先,他向南方各城發出文告,聲稱揚州百姓之死是因為揚州官員抵抗之罪,自己也「不忍心復見殺戮」,意在推卸責任。

其次,他禁止揚州百姓談論此事,并下令焚毀屠殺的相關記錄,試圖讓這場慘案從人們的記憶中完全抹去。再則,在揚州十日結束后,多鐸又立即發布安民告示,恢復秩序,以示自己「愛護百姓」。

多鐸設法掩蓋真相,使長期以來人們對「揚州十日」知之甚少。直到100多年后,一本名為《揚州十日記》的目擊記錄才得以流傳,揭露了當年慘絕人寰的屠殺場面。

多鐸在屠城后又設法掩蓋真相,實際上進一步體現了他的冷漠無情。他先是殘忍地殺戮無辜,然后又試圖粉飾太平、遮人耳目。這種屠殺后又假惺惺表示「愛護百姓」,可見他是一個極不要臉且殘酷無情的人。

他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屠城后又可以如此輕易掩蓋真相和自己,這充分說明了他內心的殘忍與冷漠。也讓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后世有目擊者記錄流傳下來,恐怕這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會就這樣淡出歷史,真相難以大白,死難者的冤魂也無處訴說。

結語:

「揚州十日」的歷史既然無法改寫,我們至少不能再次遺忘。面對這樣的慘劇,我們必須時刻警醒人性中的善與惡,堅定維護正義,才能使歷史不再重演悲劇。屠殺終將被記住,生命終將被尊嚴,這是我們欠下的歷史罪責。

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血債史,警示我們不能忘記歷史。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絕不是票票可以計算的數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百姓,他們值得被紀念。我們絕不能讓暴力與屠殺成為歷史的潮流,而要以人道主義的大愛感化每一個生命。只要我們不忘歷史中的淚與血,牢記生命的可貴,就一定能守護住和平,傳遞正義,讓光明戰勝黑暗。

成吉思汗孫子攻城戰死,他痛心不已:破城后一個不留,來為他陪葬
2023/10/03
方臘集團巔峰時期,到底有多強大?說出來你別不信
2023/10/03
山東挖出一竹簡,解開龐涓殘害孫臏真相:孫臏的陰毒讓人難以想象
2023/10/03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10/03
唐朝的冷血帝王,元宵節一日殺三子,最終成為 「孤家寡人」
2023/10/03
皇太極暴斃,豪格與多爾袞爭帝位,為何最后勝出卻是六歲的福臨
2023/10/03
隋朝百戰百勝的軍神,人格復雜最后善終,卻被認為是第一奸臣!
2023/10/03
唐太子李承乾,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卻為何走上謀反之路
2023/10/03
湖北挖出千枚竹簡,揭露秦朝最嚴法律,學者:難怪商人地位低下
2023/10/03
三國常勝將軍趙云有2子1女,他老婆是誰?不要意外就是她!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