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973年,陜西一農民挖出了一座李神通墓,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墓中擺著一只神秘石龜,掀開龜殼后,下面竟然刻了1071個字。
2023/11/23

1973年的一個早春,陜西三原縣陵前公社焦村生產隊的農民正在田間澆水育苗。突然,地面西北角「轟」的一聲巨響,一個大洞在地下出現,附近的農民嚇了一跳,以為遇到了地震。

等恐慌稍歇,農民們探頭查看那個大洞,洞中赫然露出一個巨大的獸頭,正在咧嘴瞪眼。

這個離奇場面發生在唐朝重地陜西三原縣陵前公社焦村,當時的農民哪里想到,自己面前的這個洞,竟然通向一座千年古墓,而這個獸頭,也遠非普通。

生產隊很快向上級報告了此事。鑒于三原縣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寢所在,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當地考古隊很快趕來進行發掘清理。

通過初步勘察,考古隊判斷這里是一座唐代古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但墓道頂部坍塌,加上墓內有盜洞,墓室損壞嚴重。盡管如此,墓內依稀可見壁畫殘片,與石刻構件,顯示墓主身份非同一般。

繼續清理過程中,考古隊在墓門深處,發現了一尊巨大的石龜塑像。這石龜造型生動,雙目圓睜,口張猙獰,栩栩如生。

石龜身披龜甲,甲片上雕刻精細圖案,整體保存較好,甚至殘留彩繪。

讓考古隊更加激動的是,這尊石龜龜背上刻有大字:「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國淮安靖王墓志銘」。看來這石龜極有可能就是這個墓主的墓志銘!

經過仔細檢查,考古隊在石龜龜甲內部發現了完整的墓志銘文字,共1071個字,墓主名叫李壽。

李壽,字神通,是唐朝宗室名將,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按《后唐書》所記,李壽曾追隨李淵起兵反隋,後來雖多次帶兵征戰,但屢戰屢敗,記錄并不算好。

然而墓志銘上對李壽卻是溢美之詞,稱他「少懷沖天之志」、「倜儻大舉」、「文武兼資」等,與史書所記有較大出入。

不過,李壽畢竟是皇親國戚,又先后擔任過右衛大將軍、司空等要職,去世后得以陪葬在唐廟陵寢。這反映出,李壽通過正確站隊,獲得了非凡的榮譽。

在清理墓室其他部分時,考古隊還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石棺和石門雕刻,墓內出土了三四百件隨葬品,包括瓷器、玉器 等。這也印證了墓主顯赫的身份地位。

經過考證,這座墓可以基本確定為唐代宗室李壽的墓葬。它的發現,不僅讓人們見識到了一個歷史真實的李壽,也讓唐代墓葬的豐富內涵得以展現。

盡管已遭盜掘,但墓內仍保留著大量珍貴的文物資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那尊獨特的石龜墓志銘,它既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又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信息。

在後來的文保工作中,石龜墓志銘連同其他出土文物,都被妥善保護起來。如今它們已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繼續展示著那段傳奇的歷史。而墓址本身也得到了專門的保護,供人們緬懷千年前的那位唐代宗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