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6歲的錢學森從美國歸國探親,妹妹錢學英熱心想給哥哥撮合一段姻緣,介紹了不少相親對象。沒想到,錢學森對妹妹推薦的姑娘都不感冒,面對新的相親對象,他干脆對錢學英說:「妹妹,你嫁給我算了,我只要你!」
1947年的春風中,上海的街頭熙熙攘攘,人們忙碌地走著,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
在這繁華的都市中,一位中年男子從遠方走來,他的眼神堅定,步履穩健,那就是剛從美國回來的錢學森。他此行的目的除了探親,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為自己找一個合適的伴侶。而這個重要任務,他交給了他的妹妹——錢學英。
錢學英,原名蔣英,是錢學森的干妹妹,兩家的關系深厚。她知道哥哥的為人,也明白他的期望。為此,她特地為哥哥安排了一次相親。
然而,當她滿懷期待地看著哥哥與相親對象坐在一起時,她卻沒想到,這次相親會給她的人生帶來如此巨大的轉變。
在相親結束后,錢學森突然對錢學英說了一句話,這句話讓整個房間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還是你嫁給我吧!」
蔣英,這個名字在錢學森的記憶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小時候,她是他的小跟班,他的小妹妹,兩人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家中的甜品。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兩人的生活軌跡逐漸分開。錢學森赴美深造,而蔣英則在國內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歌唱家。
1947年,當錢學森回國探親,他并沒有想到自己的婚姻大事會成為家人關心的焦點。蔣英為他精心挑選了相親對象,希望他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但在相親過程中,錢學森的心思并不在那位女士身上,而是不斷地回想起與蔣英一起度過的時光。
相親結束后,他直接對蔣英提出了結婚的提議。這讓蔣英十分震驚,她從未想過與哥哥的關系會有這樣的發展。但錢學森的坦誠和決心打動了她,他說:「我需要一個真正懂我的人,與我共度余生。」
蔣英深知錢學森的性格和為人,她知道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她也明白,與他在一起,生活可能會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她選擇了相信他,相信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
兩人很快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然后一同前往美國。在那里,錢學森繼續他的科研工作,而蔣英則放棄了自己的音樂事業,全心全意地支持和陪伴著他。
生活在異國他鄉,兩人面臨著許多挑戰。錢學森的工作經常需要他深夜還在實驗室,而蔣英則需要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和文化。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兩人都始終相互扶持,共同面對。
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決定回國為祖國效力。這一決定讓他們的生活再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被美國當局軟禁,生活受到嚴格的監控。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里,蔣英展現出了驚人的堅韌和勇氣。她不僅照顧好家中的一切,還鼓勵和安慰著錢學森,讓他保持信心。
終于,在1955年,兩人得以回到了熱愛的祖國。在這里,錢學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蔣英則成為了他最堅強的后盾,她不僅照顧家庭,還經常參與公共事務,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兩人的生活雖然不像其他夫妻那樣平淡,但他們的感情卻始終如一。他們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時光。
隨著時光流轉,錢學森與蔣英的故事成為了一段傳世的佳話。他們相互扶持,無論風雨,始終如初。
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這樣的愛情故事,它們或許沒有華麗的外衣,但都充滿了真摯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