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清太祖第十五子,大清名將多鐸!一生有多牛
2023/10/22

前言

在明朝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女真能夠迅速崛起,建立大清王朝,并成為當時東亞的霸主。在這一過程中,多鐸的貢獻是不可或缺的。

多鐸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他的身影。他一生南征北討,戰功赫赫。清太宗評價他是‘為人果敢、智勇雙全’,同僚稱贊他為‘雄才大略、世間罕有’,甚至乾隆皇帝更是將他視為大清開國戰功第一人。

那麼,多鐸究竟有何貢獻,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多鐸劇照

初露鋒芒

多鐸,滿族,出生于明朝萬歷年間,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從小深受太祖寵愛,他在七歲時就被賜為正黃旗旗主。

公元1628年,當皇太極繼位并開始向外擴張勢力時,多鐸年僅十五歲,他跟隨兄長皇太極參與了攻打察哈爾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多鐸展現了出色的軍事天賦。他勇猛善戰,成功擊敗了多羅特部落,并俘獲了一萬三千俘虜。戰后,皇太極賜予多鐸勇士的稱號以表彰他的勇猛作戰。

少年多鐸

屢立戰功

公元1629年,他跟隨軍隊再次出征明朝。他先是與貝勒多爾袞一同進攻河北漢兒莊(今唐山),擊敗守軍占領城池,并降伏了敵方將領王豐。隨后,他通過圍攻通州,直逼大明京師北平(今北京)。在抵達京師廣渠門外后,他大破明軍主力,從此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

公元1631年,多鐸第三次跟從皇太極出兵大凌河(今遼寧凌海)。他親自沖鋒陷陣,將三萬明軍圍困在城內,并成功擊退了遼東巡撫邱禾嘉派出的數萬援軍。接著,他和大部隊逐個擊破明朝總兵宋偉、吳襄以及監軍道張春的四萬救援隊伍,成功的為大軍奪取大凌河解決了后顧之憂。

公元1635年,皇太極發兵蒙古大汗林丹汗。為防止有兵救援,多鐸首次以元帥的身份被派往寧錦地區負責牽制當地的駐軍。在行軍途中,他成功擊潰了明朝大將祖大壽的增援部隊,為皇太極殲滅林丹汗提供了充分的時間。

事后,皇太極親自帶領所有王公大臣在盛京五里迎接多鐸的到來,以表彰他的功績。

多爾袞劇照

征服高麗

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將國號從后金改為大清,并定下年號為崇德。多鐸也因從前所立的戰功被封為和碩豫親王。

然而,鄰國高麗由于之前一直是明朝的附屬國,故不承認大清的地位。皇太極為此對高麗發動了‘丙子之役’。

在次月,多鐸擔任先鋒,率領數千精兵渡過結冰的鴨綠江,對高麗邊境義州府發起總攻。

他經過安州城、通過開城府、奪下江華島,一路攻城掠地,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直至最后將高麗國王李倧包圍在漢山城后,才停下腳步。

公元1637年,多鐸攻入漢山城,俘虜了高麗王室人員及大臣總計240多位,而高麗國王李倧更是被迫投降,與大清簽訂了‘丁丑下城’條約,從此開始轉向大清稱臣。

皇太極劇照

消滅大順

公元1643年,皇太極去世,福臨登基,年號順治。次年,李自成在陜西稱帝,國號‘大順’。數月后,李自成攻陷北平,在消滅大明后,繼續揮師北上前往山海關征討投降大清的吳三桂。

然而,在吳三桂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多鐸率領一萬騎兵從關外殺出,給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大順軍紛紛潰逃,多鐸趁勝追擊,一路從山海關追殺李自成,直到固關(今山西平定)才返回。

大清也趁此良機入關,并將國都從盛京遷至北平。

公元1644年,多鐸被任命為定國大將軍,與英親王阿濟格負責圍剿撤回陜西休整的李自成。他帶領鐵騎奪取太原后,繞道河南與阿濟爾在西安會師,兩路夾擊大順軍。多鐸一路勢如破竹,將李自成逼退至潼關,最終在紅衣大炮的加持下攻入關內。

至此,大順滅亡,北方地區全部劃入大清的版圖

李自成劇照

覆滅弘光

公元1645年,多鐸成功消滅了大順后,順治再次讓他轉戰江南,進攻福王朱由崧在應天(今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權。

不久之后,多鐸的軍隊抵達揚州城。盡管遭到了百姓以及由弘光政權任命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將軍部的激烈抵抗,但他們未能扭轉局勢,多鐸很快攻下了揚州。

城破后,為震懾反清勢力,多鐸開始了屠城行動,這被稱為「揚州十日」。

隨后,多鐸繼續南下,朝著最后的屏障應天挺進。僅用了幾天的時間,他就攻克了城池,俘獲了朱由崧。

為了穩定江南地區的秩序,多鐸立即上書朝廷,委派官員南下,并向軍事要塞駐扎大量軍力。直到此時,弘光政權才真正被覆滅。

順治劇照

北征蒙古

公元1646年,蒙古騰機思和騰機克兄弟聯合喀爾喀諸王起兵反清。

然而,在江南的多鐸得知此事后改變立場,他離開揚州,直接北上向蒙古進發,在克魯倫河連續大敗聯軍,并繳獲了數萬頭豬、馬、牛和羊作為戰利品。騰機思兩人在戰敗后逃往布爾罕圖,而多鐸派兵連夜追擊。

隨后,喀爾喀部落派出五萬聯軍支援騰機思,但卻都被多鐸擊退。

戰后,騰機思在色愣格拉逃亡的第三天被多鐸抓獲。與此同時,喀爾喀聯軍也被迫解散,紛紛派遣使者向清廷表示歉意,并稱臣。

不久之后,多鐸結束戰役回朝,順治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親自從安定門迎接他,并設宴款待他。

多鐸劇照

最后的榮耀

公元1647年,多鐸在他軍事生涯中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因功晉封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地位和權力僅次于順治皇帝和攝政王多爾袞,可謂是大清朝的第三重要人物。

然而,在公元1649年,多鐸不幸感染天花。得知這一消息后,正在征戰的攝政王多爾袞甘愿放棄剿滅敵人的機會,只為能見到多鐸最后一面。遺憾的是,多爾袞返京之前,多鐸去世,享年36歲。

順治收到多鐸的死訊后,親自為他立碑并撰文,詳細記錄了多鐸一生的功績,并刻在碑上,至今流傳不衰。

康熙繼位后,追封多鐸的謚號為「通」。

乾隆登基后,進一步允許多鐸的爵位世襲罔替,同時享有太廟祭祀的待遇,還入祀賢王祠。

康熙劇照

總結

多鐸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輝煌非凡。他不斷為大清的安定和一統天下而戰斗。盡管他是清太祖第十五子,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大清王朝的重要人物。他的奮斗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