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981年,宋慶齡彌留之際拒絕與孫中山合葬,稱:要和保姆葬在一起
2023/10/24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先生走完了她傳奇而偉大的一生,享年88歲。

然而在宋慶齡在彌留之際,竟然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我死后請不要將我和孫中山先生葬在一起,請讓我與李燕娥合葬,這是我對她的承諾」。

宋慶齡為什麼不與孫中山先生合葬?而李燕娥又是誰?為什麼要和她合葬呢?

李燕娥原是廣東省中山人士,她與宋慶齡相識的時候,國內正處于1927年的多事之秋。這一年宋慶齡經歷了「四·一二」政變,被迫遷居到上海安頓在香山路居住。

而李燕娥因為一場不幸的婚姻于1927年的夏天逃往上海投靠自己的同鄉譚媽,那一年李燕娥才16歲。譚媽曾給宋慶齡當過保姆,因此當回到上海的宋慶齡想要找個保姆的時候,譚媽推薦了李燕娥。

李燕娥出身不好

,很小的時候父母便不在了,她只好寄居在叔父家。但是叔父并沒有善待她, 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叔父為其隨便找了個人家便嫁了。

結婚之后, 李燕娥的老公不務正業,甚至對其實施家暴。但是李燕娥并沒有像那個時代的女子一樣選擇屈服, 她選擇了離家出走,離開那個令人傷心的地方。

帶著幾枚銅板,一路奔波去到上海,投奔了一位遠房姑媽。

姑媽還算是個好人,看到李燕娥滿身的傷,聽聞她悲慘的經歷,姑侄倆抱頭痛哭,不僅是同情,她還為李燕娥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就是去到一名富人家當保姆,而此人不是旁的,正是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

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李燕娥像普通人從未見過的顯赫人物一樣臉上寫滿了膽怯。

譚媽把李燕娥的生活和經歷告訴了宋慶齡,宋慶齡聽后感嘆道:「你真是太不幸了,太可惜了。

宋慶齡的平易近人噓寒問暖讓李燕娥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于是在照顧宋慶齡生活的時候就更加用心了。

貧苦出身的李燕娥是一個是一個手腳麻利,干活干脆爽利的人,能吃苦、肯干活,并且對各種家務活都十分熟練。很快她就上手了宋家的家務,爽朗的性格更是贏得了宋慶齡的喜愛。宋慶齡很快就習慣了李燕娥的存在,讓她在身邊照顧自己。

李雁娥雖然比宋慶齡小20歲,但宋慶齡親切地稱她為李姐姐,宋慶齡對李非常信任,李雁娥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她很會打理家里的事情。

她知道宋慶齡早年間為了革命事業身體落下了許多病根,最嚴重的就是蕁麻疹,這種病發作的時候渾身都是疙瘩特別癢,嚴重的時候還會頭痛、腹瀉。每次發病的時候李燕娥都十分心疼。

李燕娥知道宋慶齡有風濕性關節炎便常常在下雨之前便把窗戶關上,防止潮氣進屋。

在晴天時,李燕娥也總會不厭其煩的將宋慶齡的衣服被子拿出來曬了一遍又一遍,不僅如此,李燕娥對于宋慶齡的胃病也十分在意。

為了宋慶齡的胃病,李燕娥每天很早便起床,當宋慶齡起床時一碗養胃的粥已經放溫正好可以喝了。

而后,李燕娥也會去到供應站買一些蔬菜,而李燕娥也會仔細挑選蔬菜,在李燕娥的挑選下,只有一種蔬菜可以過關,那就是新鮮并且沒有農藥的。

她能做的就是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每天做一些宋慶齡喜歡的食物,再種一些花花草草。

除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宋慶齡之外,她還幫助宋慶齡躲過明槍暗箭。當時無論是國民黨反動派還是日本侵略者都對宋慶齡抱有極大的敵意,有一次日本空軍向宋慶齡的住所投下一枚炸彈,李燕娥不顧自己的安危,馬上牽著宋慶齡的手以最快的速度躲進防空洞當中,幫她躲過一劫。

解放前,李燕娥出門買菜,在菜場常有特務前來搭訕,問東問西。她對宋慶齡的飲食起居絕口不提,有特殊情況就立即向夫人匯報,共同商量對策。特務們從李燕娥身上收集不到有用情報,就試圖用金錢收買她,讓她監視宋慶齡,被她斷然拒絕。

一次,特務假裝成司機欲闖入宋慶齡的住處,被她識破,保護了宋慶齡的安全。

李燕娥曾在拆包裹時發現了兩顆子彈,她冷靜地處理了這個危險,再次贏得了宋慶齡的信任。她的堅定和警覺成為了宋慶齡身邊的重要保障。

上海特務頭子沈醉安排了一個女特務去接近「李媽」,刺探情況。幸運的是,李燕娥察覺到了不對勁,并及時將情況告訴了宋慶齡,斷絕了和女特務的來往。

為了接近宋慶齡,特務們派人使用了各種手段。他們甚至設下陷阱,讓李燕娥與一位英俊的出租車司機相識。司機表現得溫文爾雅,承諾要賠償李燕娥的撞車損失,并將她送回宋家門口。

這個偶遇讓李燕娥心神不寧,她常常在買菜的路上等待著這位出租車司機的出現。然而,她并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軍統安排的。他們研究過李燕娥的過去,知道她曾經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于是利用一個小白臉來引誘她。

宋慶齡得知李燕娥戀愛后感到高興,她希望李燕娥能找到合適的人組建美滿的家庭。為了確保她的安全,宋慶齡讓李燕娥把男朋友帶到家中來見見她,并打聽一下他的底細。然而,宋慶齡很快發現男友的身份有問題。

宋慶齡在和李燕娥的「男朋友」見面的那天,注意到了他腳上那雙干凈發亮的皮鞋,這讓她懷疑這個人的身份。宋慶齡畢竟是大風大浪里過來的人,她的眼睛是雪亮的。

宋慶齡很遺憾地告訴李燕娥:「李姐,這個男人有目的接近你,他是國民黨的人。」

李燕娥聽了之后很難過,一想到她差點因為國民黨特務的「美男計」傷害了夫人,她又氣又惱。從那以后,李燕娥心里暗暗決定:這輩子絕不再嫁,就這樣照顧夫人一輩子。

這樣的時候并不少,當時的上海淪入戰火,宋慶齡的住所附近來來往往有很多密探和特務出沒,宋慶齡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但是宋慶齡不可能停下她的工作,于是 李燕娥無數次機智地為他們打掩護,保護他們。

宋慶齡肩負著人民的重托,開展外聯國際,內濟大陸的報國救亡的艱巨任務,利用在香港的有利地理、政治條件,做了大量的工作,而 李燕娥一直是宋慶齡忠誠的衛士和管家,也是宋慶齡一直視為知己的同志和戰友

新中國成立后,她們有過短暫的分離,李燕娥在上海,而宋慶齡在北京,即使這樣宋慶齡也忘不了遠在上海忠心耿耿陪伴她的李姐。

農歷的十月初十是李燕娥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宋慶齡都給她的李姐送生日禮物,有人出差她會托出差的人帶,沒人出差她會給上海的友人寫信,委托他們送。

多年的相守她們成了最親的人。

李燕娥是非常盡心盡力的, 宋慶齡叫她管家,她盡職盡責,將家管理的井井有條。

這份盡責,讓宋慶齡對她分外看重, 可同樣也是這份盡責,差點給她招來殺身之禍。

1961年,李燕娥照理整理賬本,在看到廚房支出時, 敏銳的發現,每天早上五點多,管理員周和康就騎著腳踏車到特種食品公司采購一天所需要的食品。然而, 這段時間食材的消耗比以往高出不少。

李燕娥和周和康決定查明真相,他們首先懷疑到最容易接觸到食物的廚師何元光身上。通過一系列的調查,他們最終發現了何元光偷盜的罪行。

何元光 竟然惱羞成怒,抄起菜刀就落到了李燕娥的頭上。

李燕娥當場昏迷過去,幸好周和康及時趕到救下了她。

得知此事之后, 正在北京工作的宋慶齡頓時慌了神,親自趕回上海照顧李燕娥,直到她傷愈恢復。

兩人經過半世紀的相處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對于宋慶齡來說,保姆李燕娥已經是自己血濃于水的親人,她希望兩人可以永遠生活在一起,但是這個愿望很快就破滅了。

1979年4月,醫生按照往常的約定來到宋慶齡家中為大家體檢,在體檢的過程中,醫生發現李燕娥小便里的紅細胞特別多,初步判斷是婦科病,後來醫生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是宮頸癌。

當宋慶齡聽到這個消息時,備受打擊。 當時,宋慶齡年紀大了,還身患白血病,但是她還是到處奔波尋找醫治的方法。

于是,在李燕娥與宋慶齡的關系中,就出現了 「主仆易主」的場景。

宋慶齡

原是應李燕娥照料宋慶齡,但宋慶齡不僅親自給李燕娥喂藥,還又雇傭一個小保姆照顧李燕娥的飲食起居。

只要身體爽利,宋慶齡總會陪在李燕娥的身邊,還會將新鮮的水果切成小塊,喂到李燕娥的嘴邊。

宋慶齡不介意自己放下身價,她也不介意李燕娥什麼也做不了,她只想李燕娥盡快好起來,好好地活著。

看著病床上的李燕娥,一向堅強的宋慶齡內心開始發生動搖,她不知道要怎麼照顧好這位老朋友,因為宋慶齡實在是無法相信李燕娥不在自己身邊的日子。

宋慶齡與李燕娥見了最后一面,她們一起回憶了許多往事,李燕娥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在她彌留之際,還拉著宋慶齡的手,哽咽著說:「我去了以后,誰來照顧你呢,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啊!」

為了安慰李燕娥,

宋慶齡承諾將來要與她合葬在一起,即便是去了另一個世界也要永遠在一起。

聽到這里李燕娥深受感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無遺憾,1981年2月李燕娥因病逝世。

當有人把李燕娥的骨灰送到她的住所,接過骨灰盒,她沒有說話,而是雙手捧著,把臉埋在上面。許久后,她才緩緩地抬起頭,淚流滿面。

她對照顧自己的沈粹縝說:「 要給李姐立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我們的墓碑要做一樣的。

眾人聽到此話,無不動容落淚。話畢,宋慶齡克制住悲傷,回到書桌邊,親手給自己和李燕娥的墓碑畫了一張草圖。

就這樣,在宋慶齡親自安排下,萬國公墓這個聞名遐邇的上海一流公墓,從此多了一個保姆的墓。

其實,這是不符合常理的——畢竟宋氏家族墓地埋葬的都是宋慶齡的長輩,李燕娥在身份上與宋氏家族的成員有巨大差距。

但宋慶齡卻依舊讓她進入自己家族陵墓,這足以證明在她心中,李燕娥早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家人。5

李燕娥去世百余日后,年老帶病又傷心操勞過度的宋慶齡,亦不幸于1981年5月29日與世長辭。

由于沒有子女,送終的事情便交到保姆鐘興寶和顧金鳳。

保姆鐘興寶和顧金鳳趁著夫人的身體還有余溫,趕緊在臥室里為夫人整理儀容。看著眼前的夫人,兩人痛不欲生,眼淚止不住往下流淌。

6月4日,國家眾多領導人將宋慶齡的遺體按照她的遺囑送往上海萬國公墓安葬,將她埋葬在父母的身邊,與保姆李燕娥一起守護著宋的父母。

宋慶齡為何不和丈夫孫中山合葬一方面她謙虛地認為自己不配和偉人合葬,另一方面她生前未盡孝心,希望在天堂能補償,并與摯友續緣。生離死別,是人生永恒的主題。

宋慶齡和李燕娥,兩位親如姐妹的摯友,最終還是走向了永別。然而,她們生前的友誼之情,死后仍然延續。

兩位姐妹合葬一處,不就是要在天堂里繼續相伴,延續這段美好的姐妹情誼嗎這份情誼,跨越生死,超越時空,永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