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歷史名人
古墓文物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後宮秘史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民間故事匯
全部
    
朱元璋請功臣們吃飯,當菜上來后,劉伯溫卻說我們今天必死
2023/09/08

一、前言

世人常說「過于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是太過明哲保身反而招致禍患。明太祖朱元璋心腹大臣劉伯溫,便是這句話的典型例證。

劉伯溫天資聰穎,學富五車,助明太祖朱元璋建國有功,可他也正是因聰明過人,讓明太祖生出猜忌之心,欲除之而后快。在一場看似誠意的慶功宴會上,劉伯溫憑借聰慧和機智,躲過了朱元璋設下的陰謀詭計,使自己幸免于難。

劉伯溫如何憑智慧見機行事,在鴻門宴中保住性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位明朝奇才的傳奇經歷。

二、劉伯溫治學治官有方

公元1331年,劉伯溫出生于浙江青田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劉彥和是個讀書人,從小就親自教導劉伯溫讀書識字。

4歲那年,劉伯溫已能認讀一些字,6歲時便能朗朗背誦《詩經》、《孝經》等典籍。12歲那年,劉伯溫參加鄉試,成為全縣最年輕的秀才。鄉里人都以「神童」來稱呼他。

見兒子天賦異稟,劉父決定送他到州府求學。起初,劉伯溫不太適應學堂生活,但很快便以驚人的悟性和勤奮用功跟上了進度,成為老師最看重的學生。他勤奮好學,對古文經史了如指掌。有一次,老師讓他看一本難懂的《春秋》,他只花兩天時間就通篇閱讀,并能背誦大段內容,讓老師大為驚嘆。

17歲時,劉伯溫拜鄭復初為師,學習程朱理學。他還學習兵法、算數、星相等多種知識,使自己的學識日益淵博。劉伯溫思維敏銳,看問題通透,老師講一道題,他能立刻參悟其中的奧妙之處。也正因如此,劉伯溫修讀了許多別人一輩子也未必能完全理解的典籍,對古今知識了如指掌。

20歲時,劉伯溫中了秀才,被授予一個小縣丞的官職。任內他勤政為民,深得百姓愛戴。他先建書院招收貧窮學子,再減輕賦稅,禁止官吏橫征暴斂。百姓們都說,劉縣丞是個好官,為民請命。但他剛正不阿的作風也惹惱了當地勢力,被奸人誣陷革職。

25歲時,劉伯溫重新起用,擔任江浙提舉經歷。他力反貪污,祛除奸佞之徒,再次招致仇視。朝廷聽信讒言,將劉伯溫免官。劉伯溫不屑與小人計較,閑居家中,以詩詞自娛。他深諳縣政之道,再進一步鉆研兵法、星相等學問,對天文地理了如指掌。

種種失意使劉伯溫看清朝堂之險惡,遂棄官隱居,在鄉村以教書自娛,不問世事。他在書齋中教導后學,并著有《易經詳注》等書籍。村民們都說,劉先生真是個隱逸高士。

三、劉伯溫出山輔佐明太祖

元順帝時,天下已亂如麻,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以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軍實力最強。劉伯溫在鄉間聽聞朱元璋仁義忠厚,便十分欣賞。他洞察天下大勢,認為朱元璋必能中興漢族河山。1356年,朱元璋派人迎接劉伯溫到應天府,希望得到這位賢明之士的輔佐。

為了救民除暴,劉伯溫毅然復出,成為朱元璋的智囊團核心成員。他運用政治智慧,制定大明法度,穩定軍心民心。在劉伯溫等人策劃下,朱元璋聯合各路反元力量,聲勢浩大。劉伯溫更建議朱元璋學習歷史先賢,樹立仁政,以德服人。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國號「大明」,史稱「明太祖」。此后他表彰有功之臣,封劉伯溫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位列朝中第一品。

劉伯溫深謀遠慮,治國有方,使明朝國力日益強盛。太祖也十分倚重他,雖有疏失也只是議論,從不加罪。朝臣們都說,沒有劉丞相,就沒有今日的大明河山。

四、劉伯溫識破鴻門宴真相

大明朝廷建立后,明太祖功成名就,性格卻出現了巨變。他變得多疑易怒,認為諸臣謀反奪權。于是太祖決定設局除去心腹大臣,以免他日生變。

劉伯溫雖被太祖重用,但也看出太祖生性多疑,常有猜忌之心。他心中暗想,朝堂之上風云變幻,自己必須小心應對。

1380年冬,明太祖在南京修建慶功樓,表面為慶賀統一,實則是設宴滅口。太祖派心腹前去劉伯溫家中送邀請函,言辭恭敬。

劉伯溫看完邀請函,沉吟許久。他覺察太祖近年來性格大變,略有異動便猜疑群臣,今舉行慶功宴邀請功臣,只怕別有用心。

當年歲末,太祖以表彰之名,召集劉伯溫等功臣前來赴宴。眾臣毫不設防地前來參加。劉伯溫雖猜測有詐,也只得前往赴會。

席間太祖故意上了寓意不祥的苦肉硬菜:燉狗肉、燉兔肉、燕窩羹等。劉伯溫一看菜式,立即警覺這是太祖設下的陰謀。因為狡兔死而良狗烹,正暗示著忠良必死的命運。此時再看太祖神色,劉伯溫已確信這是一場死宴,自己必須要想辦法脫身。他面上不顯,暗中已盤算出數種應變之策。

五、劉伯溫施計離席保全性命

宴會進行至半,太祖狀似貼心地讓臣工歇息。趁此良機,劉伯溫跟著太祖來到外間,哀聲陳說自己年事已高,請求退居鄉里,不再相助朝政。

太祖沉吟片刻,終究還是同意了劉伯溫的請求,允其離開。劉伯溫叩頭謝恩,欲起身時暗中觀察太祖表情,見他眉宇間似有不甘,知道要速速離去。

劉伯溫佯裝老態龍鐘地離開慶功樓。就在此時,樓內突發巨響,火光沖天。原來太祖在屋內安置了火藥,意圖一舉除去群臣。

若不是臨機求退,劉伯溫恐已難逃此劫。他遠遠回望,慶功樓已灰飛煙滅,其他臣工均難逃一死。劉伯溫暗自慶幸,自己果斷求退才保住性命。

從此他隱居家鄉,終老一生,未再出仕。村民們都說,劉先生識時務,逃脫死劫,老天保佑他。劉伯溫雖然遭遇變故,但仍我行我素,傳道授業,最終壽終正寢。

六、結語

劉伯溫憑著過人的才智和洞察力,看破了明太祖的陰謀,從鴻門宴脫身而出,可謂僥幸得生。

然而也正因為他太過聰明,才激起了明太祖的猜忌,險些丟了性命。

「知人知面不知心」,劉伯溫雖助太祖建國,也難猜透君主善變的心思。這對后人來說,亦是極其寶貴的歷史教訓。

權勢終會腐蝕一個人的本性,先賢云「越是覆壓才能考驗一個人真正的品格」,太祖取得權力后漸生猜忌,終釀成害群之禍。

劉公雖歷經滄桑,仍秉承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他的遭遇告誡后人,做人不可圖usticg快樂,而要學會看開放下,方得內心安穩。

斥資34億建的鳥巢,每年維護費8000萬,15年過去了,賺回本了嗎?
2023/09/28
郁達夫:婚后七年出軌,他死后小三重組家庭,而妻子卻癡守一生
2023/09/28
結婚十年,與丈夫三觀不合失婚,再婚時褪去華服,甘當一輩子后媽
2023/09/28
她18歲出嫁生下3子,丈夫移情別戀寄來休書,她只回了一個字
2023/09/28
妹妹給36歲未婚哥哥介紹對象,哥哥卻紅著臉說:要不,你嫁給我吧
2023/09/28
與髮妻恩愛50多年后,他卻執意去找前女友,妻子苦笑:我懂你的痛
2023/09/28
她一生經歷3次婚變、5個男人,奮斗成大明星,48歲時卻選擇跳樓身亡
2023/09/28
她是名門拜金女,婚姻都不足1年,氣死丈夫卻富貴一生,還活到98
2023/09/28
魯迅口中的「仙女」:才貌雙全卻嫁給文盲,還被婆婆咬斷腳筋,再婚又遇渣男
2023/09/28
妻子在家盡心侍奉公婆,他卻在外面花天酒地,還和別人生了11個孩子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