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用30名宮女做殘酷實驗,最后死了4人,卻造福無數后世百姓
2023/09/22

前言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的斗爭從未止息。為了生存發展,我們不斷改造自然,與疾病抗爭。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批以身許國、舍生取義的仁人志士,他們的奉獻造福了無數后人。

本文講述的,是康熙皇帝勇于創新、宮女舍生取義的故事,以及人類在瘟疫面前頑強生存的歷史......

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的先哲們就意識到氣候的變化會引發疾病肆虐。他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在古老的醫典《黃帝內經》中寫道:「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認識到,瘟疫來襲時,它很容易傳播,不分老少都會出現相似的癥狀。

遠古先民已意識到氣候異常引發瘟疫

在古代,人們面對瘟疫基本上是手無寸鐵。由于醫藥學識的貧乏,大多數瘟疫無法治療,只能任由它們肆虐。

看著親人一個個被奪去生命,人們感到無助和絕望。為了躲避瘟疫,許多人選擇逃亡,但終究難以逃避死亡的陰影。

面對瘟疫,古人也嘗試過各種方法。他們會燒香祈禱,使用一些草藥,或者采取隔離的方式。這些方法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遠遠不夠。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們無法徹底阻止瘟疫的肆虐。

一直到近代,隨著醫學的進步,人類才真正開始在與瘟疫的戰斗中占據上風。我們要感謝歷代醫學家的不懈努力,正是他們把控了人類生存的主動權,使我們不再懼怕瘟疫的侵襲。

天花肆虐 殃及萬家

清朝初期,朝局動蕩,天花病毒肆虐橫行。天花來歷神秘,發作猛烈,致死率極高。曾幾何時,天花奪走了中外無數性命,整個民族受其蹂躪。當時的醫學水平有限,人們使用種種方法想阻止天花的傳播,但收效甚微。

天花病毒的來歷一直是個謎。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古埃及時期,天花病毒就已經存在。到了十五世紀,歐洲殖民者把這種病毒故意帶到了美洲大陸。原住民沒有抵抗力,大批死亡。僅百年時間,美洲的原住民人口就從三千萬驟減到不足一百萬,可見天花病毒的可怕。

天花病毒潛伏期長達九天之久,這使得人們很難察覺。發病時,患者會全身疼痛,出現高燒和惡心的癥狀。接著,皮膚上就布滿了膿包和皰疹,膿液和血液外滲,痛不欲生。

大多數患者都在這一過程中死去。少數幸存者,皮膚也被病毒侵蝕得坑坑洼洼。

清朝初年,由于戰亂頻繁,朝局動蕩,醫療條件差,天花病毒肆虐全國。據傳統史料記載,僅康熙一朝,就有八次大規模的天花疫情,數百萬人喪生。滿清君主看在眼里,痛在心頭,但無能為力。

當時人們也想盡各種辦法阻止天花傳播。富人會戴面紗遮臉,生怕病毒從空氣中飄來。皇帝接見外賓也避免直接接觸,只讓太監傳話。

可即便這樣,還是有皇族被感染。四歲的康熙皇帝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董鄂妃都染上了天花,董鄂妃很快死去,幼小的康熙皇帝幸存了下來。

康熙聽信民間傳聞 大膽試藥

公元1661年,年僅四歲的康熙皇帝得了天花,他的父親順治帝卻不幸去世。皇帝得病幸存,由此對天花病毒有了切身體會。他非常痛惜百姓因天花而死,決心要在自己的統治下扭轉這一局面。

少年康熙繼位后,對天花疫情極為重視。他四出尋訪,求醫問藥,希望能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太醫院聚集了當時最頂尖的醫學專家,但研制疫苗的工作并不順利。種種藥方都無法有效預防天花病毒的感染。

直到1680年前后,康熙皇帝在一次微服出行中偶然聽說,在某些地區,人們會把病牛身上的膿皰液體接種到人身上,可以起到預防天花的作用。

這種傳聞來源已不可考,但康熙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命令太醫院收集病牛的膿液樣本。

他從宮廷中選拔了30名年輕健康的宮女,要她們接受膿液接種試驗。

這次試驗過程極為殘酷。宮女們心中害怕,擔心會因此喪命。但皇帝既然發話,她們也只能順從。于是,在太醫的操作下,她們忍受膿液注射帶來的疼痛,然后等待結果。

果然,四名體質較弱的宮女不久后就出現了天花癥狀,并都在痛苦中死去。另有幾人癥狀較輕,幸免于難。大多數宮女經過膿液接種后,身體對天花病毒產生了免疫力,沒有發病。

看到實驗結果,康熙皇帝無比欣慰。盡管有人犧牲,但大多數宮女都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力。這說明接種病牛膿液可以起到預防天花的效果!康熙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一方法,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康熙悉心照料 隆重安葬

當時犧牲的四名宮女,對皇帝來說也是心頭大恨。她們本是朝中佳麗,卻因這場人體試驗喪了性命,令人遺憾。

康熙皇帝對她們的犧牲心存感激。他安排太醫們對生病的宮女加以細心照料,希望能治愈她們的病痛。對于已經去世的四位,他則吩咐以最高規格的儀式來進行葬禮。

四位宮女的靈柩以檀香木制成,上面蓋著彩帛,周圍環繞著她們生前最喜愛的物件。康熙皇帝親自前往致悼,為她們的勇氣和犧牲表示敬意。太監們抬著靈柩,伴隨著悲傷的樂音,走向為她們準備的墓地。

敕建的墓地選在風水寶地,墓碑上書寫著對宮女們的褒揚之詞。每年清明時節,康熙都會親自前來掃墓,緬懷她們的奉獻。這種悉心的照料,贏得了宮中所有女官的擁戴與敬重之情。

在康熙的關懷下,剩余的宮女們也康復出宮,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她們自愿為皇上獻身抗疫,得到了皇上和百姓的認可。這成為后世宮女效忠君主,舍生取義的典范。

種牛痘法傳播 遏制疫情

看到人體試驗取得了效果,康熙皇帝毫不猶豫地決定在全國推廣這種接種方法。

他明白,與天花的較量需要舍生取義的勇氣。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個人犧牲是必要的。在他的推動下,這種原始的疫苗方法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傳播開來。

各地官員接到圣旨后,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利用病牛收集膿液樣本,然后組織民眾排隊接種。過程中難免還有人被感染而死,但大多數人都獲得了對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在這種接種運動的推動下,天花疫情開始得到控制。每年因天花死亡的人數大幅減少,整個社會對疫情的恐慌也有所緩解。人們感激圣上這一利國利民的舉措。

當然,這種接種方法還存在一些缺陷。病牛的膿液量有限,運輸和保存不便。操作過程也較為粗放,容易感染。不過,在那個時代條件下,它的效果已算明顯。

直到1749年,英國醫生愛德華發明了更科學的牛痘疫苗,這種原始接種方法才逐步被淘汰。但在那之前,它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為人類對抗瘟疫寫入了可貴的一頁。

人定勝天 瘟疫終將過去

結語:

康熙皇帝勇于革新、追求民福的精神,以及宮女舍生取義的大無畏氣概,在中華民族抗擊瘟疫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每一次犧牲都推動了醫學進步,每一個舍生取義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緬懷。人定勝天,疾病終將被我們戰勝。

回顧歷史,讓我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豪邁前行,以同樣堅韌不拔的意志迎接新的勝利。只要全民眾志成城,只要科技與時俱進,人類就一定能戰勝任何瘟疫,從痛苦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