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楊絳臨產時,錢鍾書強調:不要兒子要女兒!原因讓楊絳瞬間淚目
2023/10/16

1937年,楊絳臨產時,錢鍾書焦急地站在床邊,叮囑她:「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孩子順利出生時,錢鍾書雙眼含淚。

第二天一早,他在楊絳的床上支起一張小桌子,楊絳一看忍不住淚目。一直以來,都很羨慕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他們攜手白頭的一生,有著太多令人動容的煙火日常。1932年,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楊絳和錢鍾書第一次相遇了。「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錢鍾書和楊絳就是這樣,茫茫人海中,只一眼便認定了彼此。他說:我沒有訂婚。她說:我也沒有男朋友。于是,他們在一起了,開始甜蜜的約會。錢鍾書文采斐然,每天一封情書送到楊絳手里,楊絳偶爾也回信。有一次,楊絳的回信落在了錢鍾書的父親手里。錢父本來有些不悅,可看完信后卻大贊楊絳:「此誠聰明人語!」原來,楊絳在信中對錢鍾書說:「我與你的事,自己同意沒用,需要雙方父母兄弟歡喜才好。」在錢父看來,楊絳通情達理,辦事周到,是不可多得的賢內助。

就這樣,錢鍾書和楊絳在父母親朋的祝福中,于1935年走進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錢鍾書到英國公費留學,楊絳陪同前往,小夫妻倆在異國開啟了新生活。在文學上,錢鍾書可以說是一個天才。然而在生活中,他卻是一個妥妥的小白,什麼都不懂。楊絳在《我們仨》中,記錄了錢鍾書「癡」氣的一面:前天弄臟了桌布,昨天弄壞了門軸,今天打翻了台燈……每次錢鍾書苦著臉匯報,楊絳都會溫柔地對他說:「沒關系的,我會洗,我會修,我會買……」楊絳的溫柔以待,讓錢鍾書毫無后顧之憂,可以一心鉆研學問。在英國期間,楊絳懷孕了。臨產時,錢鍾書說出那句知名情話:」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結果如他所愿,楊絳生下一個女兒。第二天,錢鍾書一大早起床,拙手笨腳地煮雞蛋,烤面包,熱牛奶。

楊絳醒來時,錢鍾書便在床上支起一張小桌子,把早餐放在上面,說道:「你的身體還沒恢復,在床上吃早餐舒服些。」看到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丈夫,為自己精心準備的早餐,楊絳雙眼含淚幸福地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

他們給女兒取名錢瑗,此后,兩人世界變成三口之家,日子過得越發有趣而幸福。

錢鍾書像個孩子一樣調皮:會在女兒熟睡時,在她肚皮上畫小丑;會寫下俗氣的打油詩,故意署名「楊絳」,然后喊女兒來看「媽媽的丑作」……錢瑗也「繼承」了父親的搗蛋勁兒,經常和錢鍾書聯合起來搗蛋,讓楊絳哭笑不得。有一次,一家三口到飯館吃飯。等待上菜的空檔,錢鍾書和錢瑗配合著模仿其他飯桌的吃客:有的是夫妻吵架、有的是小姐妹聊八卦……父女倆模仿得惟妙惟肖,表情和動作都透著一股滑稽。

楊絳被逗得拼命捂住嘴巴,生怕笑出聲來被鄰桌發現。這就是他們一家:只要有愛而知足,便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品嘗到甜潤的滋味。正如楊絳所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只可惜,快樂總不能長久。1997年,錢媛因脊椎癌去世。次年,錢鍾書也因病離世。三個人就此失散,只剩楊絳一人。早在錢瑗6個月大時,楊絳的母親去世。那是楊絳生平第一次遭遇親人故去,悲苦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整日整夜地慟哭。那時候,錢鍾書一直陪在身邊安慰她。楊絳後來回憶道:「我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悲苦。但是我沒有意識到,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鐘書百般勸慰,我那時候是多麼幸福。」而如今送走愛人與女兒,楊絳已經無法任情啼哭了。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會心上流淚。」往后余生,她只能一遍又一遍,重溫著一家三口的過往歲月,在回憶里與他們再聚。四年后,93歲高齡的楊絳,將這些零碎的回憶,匯聚成散文集《我們仨》。

在書的開頭,楊絳說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和錢鍾書一起散步,「說說笑笑,走到了不知什麼地方……忽然鐘書不見了。我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我喊他,沒人應。」

親人離世,也許是人這一輩子最難愈合的傷口。即使堅強如楊絳,也不例外。好在楊絳懂得,真正的懷念不是一直沉浸在悲苦中,而是帶著親人的愛勇敢生活下去。正如她在書中所寫的:「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但是,盡管這麼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我有我們仨。」2016年,105歲的楊絳辭世,與丈夫女兒團聚去了。

她的一生,可謂真正做到了:人淡如菊,安之若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