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商滅之后,中國便進入了無神期?甲骨文中發現神的秘密,被周朝掩蓋?
2023/10/16

商朝滅亡后,中國為什麼就進入了無神期?

周朝取代商朝而立,有人說,是因為商朝殘暴;也有人說,是因為周朝順應天命。

這些說法不無道理。

但其實還存在一個相當隱秘的理由:周朝成功地搶占了對「神」的解釋權,重組了商代建立的人神關系。

這種人神關系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和商朝有何區別?

人神關系

雖然說,我國古代沒有出現像基督那般的宗教,但發揮信仰的力量以推動政治的統一這套模式,還是被古代統治者玩得很溜。

早在殷商時期,就開啟了這一傳統。

據《越絕書》記載,商代總是頻頻地舉辦祭祀活動,每次都要祭祀上百個神靈。

其中,不乏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這類超自然神。

除此之外,也有像烏龜神、牛神、土神這類從動植物、山川河岳吸取靈感的神靈。

如此看來,殷人的祭祀活動如此頻繁,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雖然神靈眾多,但殷人最常祭祀的神靈還是自己的祖先。

據考古學家晁福林統計,僅在甲骨文卜辭上,光是祭祀殷人祖先的卜辭,就多達15000多條,這一數量大大超過了祭祀其他神靈的卜辭數量。

其中,祭祀開朝之祖的成湯就有八百多條。

更關鍵的是,考古學家還發現,不少神靈往往是由殷人的祖先轉化而來的。

比如說,殷代天神序列中的主神就是殷人的高祖帝俊,而像「東母」「西母」這類神靈,其實就是帝俊的妻子羲和與常羲。

這也是說,雖然商代存在著神靈崇拜,但歸根結底卻是把自己的祖先變成了神在祭祀。

試想一下,當一個家族都變成了神靈一般的存在,那麼這個家族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神族」呢?

事實并非如此。

原因很簡單,要想成為神靈一般的存在,必須得肉身先行死亡。

這也是說,雖然說眾多的商王都先后成了被祭祀的神靈,但在世的商王仍然只是肉體凡身,只能得死后才被尊為神靈。

如此一來,在世的商王就不能直接與神靈,哪怕是自己的祖先相溝通,而必須得借助占卜或占卜師的力量。

根據河南殷墟出土的卜辭可以看出,商代的一切事物,小到私人生活,如生育、狩獵、疾病等,大到國家政事,如征伐、建都等這些通通都要先占卜。

有些事情,如果占卜的結果一時間不明了,那麼他們非常樂意反復地占卜,可謂是不厭其煩。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午飯吃什麼菜都要反復地占卜,反復地詢問神靈的意思,那麼這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哪呢?

在現代人看來,這絕對是不可理喻的事情。

但在商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神靈,就是神靈;人,卻只是人。二者涇渭分明,神靈主宰一切,人只需要簡單服從,從屬關系非常明確。

簡言之,如果你穿越過去成為商代的人,那麼很好的一點是你不用憂心大事小事該怎麼做,只需要去占卜就會有神靈告訴你。

乍聽起來,似乎是挺不錯的。

畢竟現代人最煩的就是決定這決定那。

但這種人神關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既然神靈主宰一切,那麼又該如何解釋各種天災人禍的出現呢?

神的崩潰

一味地遵從神靈,一味地向神靈求助,并不能實現人自身的力量。

又或者說,一旦人發現自己擁有力量之后,神靈的存在就必然走向崩潰。

這也正是商紂不肯祭祀鬼神、上帝的緣由。

據《禮記》記載,商紂天生生得一副好面容,且力大無窮,很是勇猛。

自他一出生,就被視作王儲在培養。

在這種情況下,商紂的自信心是極度地爆棚。

再加上商朝對外的多次戰爭都取得多次勝利,這不得不讓商紂懷疑一個事:眼下的功績并不是神靈保佑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贏來的。

原因很簡單,商紂之前的歷代君王都祭祀請求神靈保佑,但都沒人達到他的成就。

那麼,毫無疑問,不論是之前還是現在,神靈都沒有在暗中幫忙。

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去給神靈祭祀,更沒必要事事都詢問神靈。

不得不說,商紂出于強大的自信心,抓住了人神關系的核心。

可他忘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他這般自信。

對于普通人來說,占卜詢問神靈還是唯一決定大小事務的方式。

顯然,從這個角度來說,商紂就跟民眾的信仰產生了矛盾,甚至二者的思想高度不在一個平面。

這也是為什麼,商紂最終被比干、箕子這類王公貴族所背叛,甚至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事實上,人神之間的這一矛盾,也為周人所認識。

見識到這一矛盾對商朝統治的沖擊力,周人就開始反省,并試圖重建一種對「神靈」的新解釋,力圖既確保百姓保持原有的信仰,又能夠解決神靈主宰人帶來的諸多問題。

周人想來想去,只發現了一條解決路徑:重新解釋「神靈」。

商代信奉的「神靈」多為自然意義上的神靈,是人所不能控制的。那麼,周人就反其道而行之,將「神靈」人格化,以便人好把握。

那麼,周人究竟是如何具體解釋「神靈」的呢?

憑借這一解釋,就拿下了這場「神戰」的主導權?

變革的周代

早在文王時期,周人就對殷人的天神觀念做了重大的改造。

首先,是天和天帝的產生。

在殷人那,雖然有所謂「天」的存在,但那只是自然意義上的天,即人們肉眼可見的存在。

人們無法直接與之溝通,只能通過占卜的方式揣測它的意圖。

周人卻認為,「天」就是比人更高級的存在,它懂得關懷人世的統治,擁有自己的理性和善意。

不難看出,「天」

直接被周人給人格化了,就好似有一個至上的存在在指導人類社會的發展。

當然,「天」不可能直接指導,它需要一個代理人。

《先秦天道觀念之進展》中指出,周人所謂的「代理人」其實就是君王統治者。

殷商時期,這一代理人乃是商王。

然而,商王在政治、道德上都走向了敗壞,不配再做「天」的代理人。

因此,「天」選中了兢兢業業、致力于提高自身政治、道德修養的姬姓周人做它在人間的代理人。

這也是說,周人之所以能夠替代殷人贏得天下,是因為「天」的旨意。

那麼,得到了「天」的旨意的周人,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人間至高無上的存在。

與此同時,周人還強調了一個特別的因素:他們主張「天」之所以選中自己,不是因為自己長得俊俏、貌美,也不是因為自己力大無窮,而是因為自己擁有完善的道德。

而這一道德,是歷任商王不曾擁有過的東西。

的確,回顧世代商王的名號就會發現,其中根本不含任何的道德意義。

然而,周代建立之后,「文」「武」都是極具道德性的名號。

這也是說,只要周人堅守自己的道德,那麼它就永遠不會被「天」所拋棄。

而一旦周人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線,那麼「天」就會懲罰他,天災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由此看來,周人這一套對「天」「神」的重新解釋,的確有力地解釋了當人間面臨災難的時候,人該做些什麼的問題。

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其中,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與此同時,周人又沒有否定「天」「神」的存在;相反,它還加強了「天」「神」的權威性,明確地說明了人間事務是歸其掌管的。

畢竟,如果按照商紂那思路走下去,人最后會取代「神」,變成神。

從這一方面來說,周人確實顧及了不少殷人想要繼續祭祀神靈,求得神靈保護的心愿。

因此,在牧野之戰爆發之前,周人就集齊了大批殷人為自己攻打朝歌。

其中,就是信仰的力量在作祟。

然而,周人的這套模式,本質上還是建立在「天」「神」的無限力量之上,雖然神靈已經被人格化,但其無上威嚴卻依然存在。

這也就導致,當周朝的社會矛盾發展到無以復加的時候,人們又會開始懷疑神靈、質疑神靈,最終徹底的推翻神靈。

換言之,面對商朝對神靈的無條件信任,周朝打響了除神靈的第一槍。

周人將神靈拉下神位,將其人格化,又把人間的代理權交給了君王。

如此一來,神靈的威嚴被架空。

神,其實也就不復存在了。